地下煤火

近年来,国内多个煤矿发生了地下煤火的事故,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此类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对地下煤火这种危险现象进行探究。

什么是地下煤火?

地下煤火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,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煤层内部热点和局部高温,再加上氧气的供应,从而引发的火灾。若未及时扑灭,它将不断扩大,最终导致煤层在地下自燃,进一步引发爆炸或者地面塌陷等其他严重灾难性后果。

造成地下煤火的原因

造成地下煤火的原因有很多,但主要有三个方面:

第一个原因是人为因素。其中包括矿工平时的粗暴作业和乱堆乱放、工具用火等违反安全规定。其次是矿井管理因素,包括安全意识淡漠,管理体系极度缺失等;

第二个原因是煤层自身的固有特性。如矿井采空区有大量空气流入,会使得采空区内部通风不良,有机质在长时间的氧化分解过程中生成大量易燃气体,从而反催化产生自燃。此情况下若适当的火源被引入则会造成爆炸。

第三个原因则是地质地形因素。煤矿周边耕地的农作物以枯草堆积为主,经常出现农夫放火焚烧枯草时无意间点燃了地下的煤炭资源,造成事故。

如何防范地下煤火?

防范和控制地下煤火是一个系统工程,要取得实质效果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。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方案:

首先,要加强安全意识。所有矿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危险性,熟练施工操作并按照规定使用消防设施;

其次,要达到科学管理。煤矿管理应加强安全监督和责任追究,让煤矿的管理者牢记责任和义务;

最后,就是煤炭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。尽可能的降低开采中的气体甲烷含量,采用防渗漏稳定物质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使用先进设备,合理施工操作,从而降低劳动强度,提高生产效率,同时能达到控制或消除地下煤火的效果。

地下煤火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事故,无论是在安全生产还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。我们应该在震惊的同时,更要思考能够如何从基础解决问题,达到真正的预防治理。